瓦帕讲堂:葡萄酒定义与分类
今天在瓦帕讲堂给大家通一通脑子,解决两个疑问:
1.什么是葡萄酒?
2.葡萄酒分哪几类?
喝葡萄酒的人很多,但是懂葡萄酒的人不多。哪怕是问懂的那一部分人“什么是葡萄酒?”,恐怕也会被一下子问懵了。
简单地说,葡萄酒就是用葡萄酿造的酒。
学术性讲,根据《葡萄酒标准GB15037-2006》的规定,葡萄酒只能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,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发酵酿制而成的,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。而且,一般规定,其最低酒精度不低于8.5vol,最高不超过16.2vol。但是,根据气候、土壤条件、葡萄品种和一些葡萄酒产区特殊的质量因素或传统,在一些特定的地区,葡萄酒的最低酒精度可降到7.0vol。
这么说来的话,近两年在市面上火起来的“无醇葡萄酒”,就算不上是葡萄酒了,顶多算个发酵过的葡萄汁。此酒,非酒也!那些超过17vol的,也不叫葡萄酒了,它们也有很火的名字,“波特酒”,“雪莉酒”,“马德拉酒”等等。
那清楚了葡萄酒的定义,接下来就看看葡萄酒的类型。
葡萄酒的分类方法有很多,其中最简单粗暴,就是按照颜色去分。红的,叫红葡萄酒,俗称红酒。白的,叫白葡萄酒,俗称白酒。不红不白的(粉色),叫桃红葡萄酒。
稍微专业一点的,是按照含糖量(甜度)分类。含糖量低于4g/L的,是干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干红、干白等。含糖量在4g/L到12g/L之间的,是半干型,我们能尝到很不明显的甜味。含糖量在12g/L到40g/L之间的,是半甜型,这种酒的甜味可能是一点点甜,也可能是比较甜。那含糖量在40g/L以上的,就是甜型,这种酒就比较甜了,甚至有些人会觉得有点腻。
但一个讲究的吃货,她可能会这样分。在饭前喝的酒,叫餐前酒,俗称开胃酒。这种酒往往酒精度比较低,糖分也比较低,但是酸度比较高,喝了增加食欲,喝完吃大餐。在吃饭的时候喝的酒,叫餐酒(注意,这里说的餐酒不是AOC制度里面的餐酒等级,所以说葡萄酒文化就是这么复杂,分分钟虐死记性不好的人!!!),这种酒会因为菜的特色而有变化,具体的我们放在以后的内容讲。那么吃饭完之后喝的酒,叫餐后酒,这种酒往往高酒精度,高糖分,因为吃饱了,不怕醉。而且高酒精,高糖分有助于消化和口腔清理。冰酒、波特酒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选择。
前面讲的都是相对菜鸟的划分,作为一个专业碉堡的人,肯定会常提一个词——body,也就是酒体。
是的,这是最专业的一种分类,因为酒体本身就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,完全因人而异,而且这个人要喝过足够多的酒并且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,才有谈论body的底气。
按照酒体划分,葡萄酒可以分为轻酒体葡萄酒、中度酒体葡萄酒、丰满酒体葡萄酒,这三个类别。
当然除了这些主要的分类,葡萄酒还有其他分类,比如按照酿造方法可分为,静态葡萄酒,动态葡萄酒(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起泡酒“)。按照储藏时间又可以分为年轻葡萄酒Young wine,老葡萄酒Old wine,伟大的葡萄酒Great wine。
好了,在大家晕之前,瓦帕讲堂到此结束。最后送一句姐的经典名言给你们——选择了,就接受,好好对待,好好经营。
葡萄酒文化的确尼玛复杂,但如果不学习,你就永远是菜鸟,只能眼睁睁看别人装逼。而当你真的学有所成的时候,你或许就不屑于装逼了,而是沉心静气,知道人外有人,感受岁月静好,因为美酒值得细细品味。
谨以此文献给热爱葡萄酒的每一位伙伴!